社會轉型期間,矛盾沖突體現在社會的各個領域。高職院校的快速發展和其獨特的人才培養模式,導致高職院校的群體性事件呈現出更加復雜的特征,為高職院校的網絡輿情的預警和引導工作帶來了巨大挑戰。因此高職院校輿情管理者需要清楚地了群體性事件網絡輿情產生的原因,輿情引導存在的問題,從而站在戰略的高度,有效化解群體性事件的矛盾,維護校園穩定和諧發展。 網絡作為一種新的傳播媒介,它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改變著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高職院校培養的是應用型、技能型人才,其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的培養方式使高職院校與社會交流接觸的機會相對更多一些。在網絡應用越來越廣泛的當今社會,大多高職院校的網絡管理水平還處于疲于應付的狀態,一些現實生活中影響范圍較小的群體事件,經過網絡的發酵和傳播,影響力擴大,處置的難度加大。因此,加強高職院校的網絡輿情預警和引導,降低和消除群體性事件的不良影響,對促進高職院校的和諧穩定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高職院校群體性事件網絡輿情是高職院校師生以網絡為平臺,借助電腦、手機等通訊設備,利用各類網絡媒介通過轉發、評論現實和網絡中的熱點事件來表達自己的觀點、意見和態度。 在大多高職院校中舊的管理方式依舊根深蒂固,加上學生的錄取分數整體較低,學生的注意力在學習上相對較少,學校的教學、管理、后勤服 務等方面的不滿情緒通過網絡的發酵,容易擴大,并形成群體性事件。 高職院校的群體性事件主要有部分學生使用大功率電器、撕拉亂扯電線等釀成火災;因傳染性疾病病爆發所引起學生恐慌、停課;學校管理不當或服務不到位引起學生與校方矛盾激化造成部分學生聚眾鬧事等事件,這些事件形成的輿情傳播對于事件的產生、發展和解決都會產生重要影響。 高職院校其獨有的理論性和實踐性相結合,學習型和技能型相結合的特點,以及高職院校生源層次決定了高職院校與普通高校的不同,高職院校的學生理論學習積極主動性差,思維活躍,對社會上熱點事件關注度極高,既有獨有看法,又易受其他觀點的影響,形成跟風。 由于高職院校輿情發言者的身份主要是青年學生,血氣方剛,容易沖動。因此在面對獎助學金評定問題、社會上的教育不公、以及就業歧視等事件時,極易形成和聲。 近年來出現各類大學生生活費和學費被騙而引發的自殺事件,對詐騙人員的公憤,此類事件在網上引起巨大的關注,微博轉載轉發量極大。此外,還有某高職院校大學生掏鳥事件引發了極高的網絡關注度,因此自媒體時代高職院校的網絡輿情具有較大的輻射性。 高職院校的和諧發展歸根到底離不開積極和諧的校園文化。因此高職院校要通過多方面、多途徑建立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從而改善和提高高職院校的自然與人文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