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已成為當今輿情表達最洶涌的場所,是大學生獲取信息和進行交流溝通的重要媒介。“網絡輿情是社會輿情的一種表現形式,是公眾在互聯網上公開表達的對某種社會現象或社會問題的具有一定影響力和傾向性的共同意見。”它是了解大學生思想狀況的“晴雨表”,是高職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領域。高職院校網絡輿情正作為急劇膨脹的思想陣地,成為高職學生表達各種利益訴求的集散地和意識形態較量的空間。建設和發揮網絡陣地的正面作用、做好網絡輿論的正面引導工作是我們面臨的新課題。 當前,高職院校網絡輿情表現出以下幾方面的特點。 第一,網絡輿情主體的相似性和隱匿性。與其他網絡輿情主體相比,高職院校大學生是同質性很強的社會群體。他們多為“90后”,性格特點獨特,自我約束能力相對較差,思想容易波動,文化基礎薄弱。在社會存在一些盲目追求高學歷傾向和嚴峻的就業形勢下,高職學生心理容易產生自卑感,沒有學習動力,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心理壓力增大,網絡便成為他們情緒和壓力宣泄的渠道,他們喜歡通過微博、QQ簽名、微信、社區論壇表達自己的喜怒哀樂。互聯網以其便捷性、虛擬性和隱匿性等特點受到他們的青睞,他們可以通過網絡渠道暢所欲言。“合法姓名、有效住址、可追蹤的假名、不可追蹤的假名、行為方式、社會屬性(比如性別、年齡、信仰、職業等)以及身份識別物”。在網絡世界里,這些都可以達到不同程度的隱匿。 第二,網絡輿情內容的復雜性和多變性。高職院校網絡輿情內容可以說是包羅萬象,有時事政治和社會熱點:大學生議論最多的時政話題是腐敗現象、收入大學生就業等;有情感交流:情感話題是校園中最熱門的、最永恒的話題;有學習交流:通過學習論壇發表交流學習心得、共享學習資料等。大學生在網絡世界有較強的從眾心理,既有積極建設性的觀點意見,又有消極偏激性的造謠惑眾、謾罵攻擊和“網絡暴力”。高職院校網絡輿情的多變性表現為,在其形成的過程中,個體的千差萬別和具體利益的各不相同,對同一事件的描述和報道就會出現各種各樣的版本。 第三,網絡輿情環境的開放性和交互性。互聯網是開放的,每個大學生都可以通過網絡對社會熱點問題進行評論、表達自己的利益訴求,有了發表言論的最大自由。例如,曾經有一份“廈門大學食堂菜單”在微博上急速躥紅,這條微博發布僅一天,轉發量已經達到2000多條,評論500多條。同時,大學生是一個同質性很強的社會群體,心理特點、生活經驗、學習目標等方面的相似性使得他們彼此之間能夠產生較大的影響。對于社會事件的評判,極易受到校園網絡輿情中他人觀點的影響,從而使高校網絡輿情具有交互性。 第四,網絡輿情影響的廣泛性和難控性。高職學校網絡輿情影響的范圍廣泛,大學生網民眾多,微小的輿情可能引起巨大的連鎖反應。他們往往能在短時間內達成共識,激發情感,誘發行動,造成重大的社會影響。高職學校網絡輿情也具有難控性。大學生網民擁有平等自由地表達意見的權利,他們各有主張,不輕易認同別人的觀點,網絡輿情存在的網絡空間無法進行統一管理。加之,大學生思想不夠成熟,易產生偏激的觀點。 轉自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