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咪蒙正式解散了創業四年的公司,一個互聯網自媒體的輿論形象倒下了。 這是一場輿論監督與價值導向的勝利,他也提醒著廣大網民在這亂象重生的網絡環境里,學會辨識也是一件影響價值取向的大事情。我們終究還是要鼓個掌,不論咪蒙的故事講得如何出彩,那些拿人性弱點開掛的文字終于階段性地倒下了。 有人說咪蒙解散了,恐怕會有更多的咪蒙覺醒。咪蒙利用的是人性情感里能夠一石激起千層浪的憤慨,而事實上,在互聯網輿論自由的環境里,又何止于咪蒙,還有一些人或者一些所謂大號或者平臺不以情感論英雄,但卻綁架了弱勢群體的情感共鳴,他們或詬病新生事物,或挑戰著人們對于創新事物的接受底線。為了那些看上去漂亮的流量、點贊和閱讀,甚而也有以此為生,綁架企業,或是品牌,為負面買單,為莫須有的共鳴而上下忙亂。 不可否認的,那些不幸處于風口浪尖的創新事物,聰明的便因此而從輿論風險里又學會了危機公關,又懂得了去為自己的羽翼豐滿尋找更多透明的規范的依據。但這些輿論亂象,也讓處于抉擇中的網民和用戶猶豫了,這在金融行業領域表現更是極為突出。 2018年一份《2017-2018中國互聯網金融行業輿情監測分析報告》顯示,從2018年上半年的言值走勢來看,公眾對于互聯網金融行業的認知偏向負面。 一方面是金融產業發展至今,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本身的規范化和監督管理仍然存在問題,出現了一些披著互聯網金融外衣的違規平臺,攪亂了金融產業的秩序;另一方面不可否認的事實是部分輿論導向也放大了人們對互聯網金融的不信任度。要從這樣的亂象環境中,正確辨識的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首先,請擦亮眼睛看負面的根源。 所有的負面其實都有導火索,就像咪蒙可能是因為那一篇價值取向問題的文章成為眾矢之的,在網絡海洋中你能搜索到的信息卻絕不僅僅是這一篇報道暴露出來的問題。問題多了集中爆發出來的輿論,一定要多探究一下她的根源在哪。 因為不是所有的負面都是不好的,也有的是因為在事物發展階段里必須面對的,也有的負面信息可能是被連帶黑了,也不排除有人利用了某些漏洞放大了負面信息的影響力。面對這樣的輿論,我們擦亮眼睛的同時,就要考慮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我們當下已經普遍使用的微信支付和支付寶,一直也規避不了總有些人會說使用過程中遇到了什么樣的問題,是否安全,是否可以值得被信賴的問題,除了支付寶官方正確的導向引導以外,最重要她的便捷性也解決了我們很多實際的支付問題。權衡各種信息利弊后,做出正確的決斷比片面去相信某些被放大的負面可靠很多。最終作為個人主體的我們依然選擇信任支付寶,而企業主體則可能選擇了能夠更便捷實現線上線下一體化管理,又有支付許可保障的諸如環迅支付等第三方支付平臺。 其次,并不是所有的負面都有解決之道,但每家對待負面的態度卻可以成為我們是否信任的基礎依據。 躺著中槍的負面總歸也是有的。金融產業里,一些不法商家利用平臺行不法行為,最終平臺也成為連帶受傷方。不久前一部電視劇《天下無詐》里暴露出來許多當下流行的電詐手段,盡管有各種提示不要給陌生人匯款,但仍不可避免地有人被騙,充當中間平臺的銀行也是百口莫辯。 要慶幸的是,銀行擔負著提醒的義務,也增加了各種限制以減少此類事件的發生。這就是積極的應對。銀行作為傳統金融領域的代表如是,在互聯網支付領域,更是如此。風控是第三方支付企業的根基。環迅支付是一家老牌具有支付牌照的支付平臺,也一直都非常重視風控建設,將風控安全視為企業發展的生命線的支付平臺。環迅支付積極引入大數據風控,搭載在原有的風控體系建設基礎上,全面優升環迅支付風控安全,保障用戶支付安全。 第三,選擇可信賴的網絡輿論平臺,支持健康有序的輿論環境建設。 沒有任何一個行業比金融行業,尤其是互聯網金融更需要良好的輿論氛圍和誠信環境。金融關系著更多的民生問題,也是眾多企業投資管理過程中必須直面的問題,金融產業要更便捷地服務于社會,就離不開基于互聯網開展的創新發展的探索。不論對于個人還是企業,我們都應以發展的眼光,客觀認知和評價當下的金融環境下,金融產業鏈各種支付平臺、借貸平臺、投融資機構等上下游企業所處的位置,不做以訛傳訛的互聯網“推手”,擦亮眼睛去看平臺是否有官方權威的許可,是否具有可透視的資質,是否具有社會誠信的負面跟進處理能力。 與此同時我們也也要選擇可信賴的輿論平臺進行信息的過濾和篩選,保持對企業/平臺客觀公正的認識,支持健康有序輿論環境的形成和建設。我們相信真正的創新應用和企業是無懼詬病的,他們本身也會用自己的行動為健康良性的網絡輿論環境證言。 轉自互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