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2019年全國兩會落下帷幕。中國教育報刊社·中教傳媒智庫輿情團隊借助大數據輿情系統,采取“數據分析+專業研判”的方式,全程監測兩會教育輿情,追蹤熱點,系統研判,并在會后對兩會教育輿情特征和熱點議題進行了總結性分析。 今年兩會熱度最高的教育主題是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減負、學前教育以及義務教育均衡。 中教傳媒智庫輿情監測數據顯示,3月3日全國政協開幕會后,教育話題熱度持續上升。3月5日,政府工作報告發布時,會內會外圍繞“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以及報告重點提及的職業教育、學前教育、教師隊伍建設等展開熱議,輿情在3月7日出現首個峰值。3月12日,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部長通道”就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校園安全和學生“減負”等社會高度關切問題回答記者提問,輿論反響熱烈,輿情隨即達到最高峰值。此后,兩會進入尾聲,輿情走勢持續下行,但相關議題仍然維持一定的熱度。(2019年全國兩會教育熱點走勢圖) 從熱點主題分布看,今年兩會熱度最高的教育主題依次是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減負、學前教育以及義務教育均衡等。與2018年兩會教育熱點相比,職業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學前教育仍是熱度位居前五位的主題;由于受政策的強力影響,職業教育主題熱度由去年的第五位躍居第一位,教師隊伍建設主題由去年的第三位上升為第二位;去年位居第二位的“減負”主題,今年增加了教師減負、學校減負等內涵,熱度位居第三位。相比之下,“雙一流”、高考改革等主題熱度較去年明顯下降,義務教育均衡、民辦教育、校外培訓機構治理、家庭教育、“互聯網+教育”、校園安全等主題熱度則有明顯上升。(兩會期間教育熱點主題排行) 國家戰略布局大幅提升職業教育的輿論關注度,使之成為今年兩會期間最熱教育主題。 兩會前,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學歷證書+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促進產教融合等內容引發熱議。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改革完善高職院校考試招生辦法,鼓勵更多應屆高中畢業生和退役軍人、下崗職工、農民工等報考”“今年大規模擴招100萬人”“支持企業和社會力量興辦職業教育”等,這些重要表述迅速抬升了職業教育輿情熱度,使之成為今年兩會期間最熱教育主題。 從關注點分布看,職業教育招生制度輿論關注度最高,“高職院校大規模擴招100萬”話題在各個平臺持續走熱,網友普遍認為國家對職業教育越來越重視,這既是實實在在的民生工程,也是提升國家勞動力素養的戰略舉措。不少代表委員也就高職院校擴招過程中可能遇到的實際問題發表意見建議,如動態設置專業、結合地域經濟特點和需求發展職業教育等。兩會期間,湖北潛江專設“小龍蝦學院”培養小龍蝦專業人才的報道引發熱議。網友在調侃之余,認為類似的專業定位精準,能夠培養實用型人才,符合市場需求。 此外,擴大高職院校獎助學金覆蓋面、提高補助標準、加快學歷證書和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互通銜接、增加對高職院校財政投入等關注點的熱度也較高。(職業教育主要關注點分布) 社會各界對教師隊伍建設的關注更為具體、更加務實,有關教師待遇的意見和訴求最為突出。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2019年要持續抓好義務教育教師工資待遇落實。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參加全國政協教育界別聯組會時呼吁,“不要因個別事件就妖魔化教師群體”“教育質量是尊敬出來的”,在輿論場中取得了較好的傳播效果。代表委員提出了不少意見建議,教育系統內外輿論熱議教師隊伍建設,使得相關話題熱度持續居高。 對比去年兩會教育熱點可發現,社會各界對教師隊伍建設的關注更為具體、更加務實。在諸多關注點中,有關教師待遇的意見和訴求最為突出(見圖四)。代表委員提出了不少具體建議,輿論普遍支持落實“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認為收入得到實實在在的改變能夠帶動教師職業榮譽感的提升。其次是教師編制,如何從頂層設計入手,通過編制改革促進學前教育、鄉村教育師資供給備受關注。教師形象是熱度位居第三的輿論關注點,由于師德師風在現實語境中容易產生負面聯想,“教師形象”“職業準則”等表述更受教師群體認可。從近期輿情看,教育系統內外輿論在提升教師形象上有較高共識度,也讓師德師風建設更有現實操作性。此外,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大背景下,鄉村教師隊伍作為鄉村教育的重點和薄弱環節得到了進一步關注。 今年兩會期間,學前教育、職業教育、減負、校園安全、青少年健康、教師隊伍建設、鄉村教育等都是會內會外持續熱議的主題,也形成不少系統的意見建議。輿論期待各級政府和教育部門充分吸收采納,進而轉化為見實效的教育改革行動,提升民眾的獲得感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