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現狀進行了分析,揭示出涉醫網絡輿情領域的發展過程和當前的研究熱點,以期為今后涉醫網絡輿情理論與實踐的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涉醫網絡輿情;文獻計量;研究現狀 截至2017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72億,互聯網普及率達到55.8%,超過全球平均水平(51.7%)4.1%[1]。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和普及,網絡成為繼報紙、廣播、電視之后的“第四媒體”被推向歷史舞臺,互聯網已逐漸成為公眾表達訴求意愿的主要渠道。醫療衛生事業是重大的民生工程,關系著千家萬戶的幸福安康與社會穩定,因此,作為醫療衛生事業關鍵主體的醫院,其行為與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息息相關,是公眾與媒體關注的熱點。隨著近年國家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化,社會和媒體比以往更加關注醫院。由于互聯網開放、虛擬、隱蔽、傳播速度快等特性,一個常見的醫患爭議,經過網絡的傳播和放大,就有可能迅速引發巨大的網絡輿論效應,在破壞醫患關系的同時,也擾亂了醫院正常的工作秩序,并引發了醫院的形象危機。因此,有部分學者對涉醫網絡輿情展開研究,以期為醫院和政府在涉醫網絡輿情的引導和應對提供理論借鑒,從而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促進涉醫網絡輿情的良性發展。但涉醫網絡輿情的研究還尚在起步階段,現有研究成果較少,因此,本論述在對涉醫網絡輿情的概念和特征進行剖析的基礎上,統計分析該領域的研究現狀及前沿熱點,推動該領域的深入研究。 1涉醫網絡輿情的概念及特征 1.1涉醫網絡輿情的概念 網絡輿情是公眾就當前的社會問題或受突發事件刺激后在互聯網上發表的態度、觀點或意見的集合,涉醫網絡輿情則是公眾對突發醫療衛生事件的意見反映。現有研究對涉醫網絡輿情進行定義的較少,目前較為全面的概括是謝清華提出的:涉醫網絡輿情是公眾由于醫療事件的刺激而產生的,通過互聯網傳播的對于該事件的所有情緒、意愿、態度和意見[2]。 1.2涉醫網絡輿情的特征 涉醫網絡輿情是網絡輿情中的一個具體類別,除了具有網絡輿情的一般特征,還具備一些自身獨有的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幾點。1.2.1話題的負面性在互聯網中,與醫院或醫務人員相關的負面事件更容易引起網絡媒體的關注和爆料,并進一步引發廣大網民對事件的關注和討論,涉醫網絡輿情由此產生。1.2.2危機的突發性醫療事故、藥品安全、醫療糾紛等醫療衛生事件的發生往往突如其來,事件相關信息在互聯網上快速傳播,極易激化公眾情緒,使其在網絡上進行一些非理性表達,促使輿論危機的形成。1.2.3信息的失真性醫療衛生突發事件的相關信息在網絡傳播過程中,易被博取關注、吸引流量的失德媒體篡改和放大,導致公眾了解到的信息與事件的真實情況大相徑庭。1.2.4傳播的難控性基于互聯網開放、虛擬、隱蔽、傳播速度快等特點,其監督和管控較為欠缺,在互聯網中傳播虛假消息基本屬于低成本、高流量的行為,造成虛假信息在互聯網空間四處蔓延。另外,我國網民基數龐大,且分布于社會的各個階層,形成了復雜的差異化心理。由于醫療衛生知識的專業性強,大部分民眾對其缺乏了解,易造成受自身理解能力和價值觀影響的部分網民對某些醫療問題理解存在偏差,以至于發表過激言論,導致涉醫網絡輿情管控難度極大。1.2.5網絡輿論的“醫弱民強”性醫療衛生事件網絡輿論與現實生活情況截然不同,呈現出“醫弱民強”的現象,醫方在網絡輿情中往往是“弱勢群體”。受傳統醫患關系的影響,民眾普遍認為患者是弱勢群體,因此在“同情弱者、感同身受”等心理因素的影響下會下意識地進行站隊,快速地對醫方產生負面情緒,導致醫方陷入“塔西佗陷阱”,醫方在面對網民質疑時所做回應的每一個細節都會被放大,并直接影響輿論的走向。1.2.6輿情的常態性由于互聯網的快速便捷,公眾已逐漸養成了通過互聯網表達訴求和意見的習慣,在日常就醫過程中產生的任何不快情緒都會訴諸于網絡,導致涉醫網絡輿情的形成,在網民間迅速地進行傳播,甚至引發更多更大的危機。 2數據來源及研究方法 本論述以中國知網為檢索數據庫,在專業檢索中輸入檢索式“SU(主題)=’網絡輿情’andFT(全文)=’醫療衛生’或者SU(主題)=’網絡輿情’andFT(全文)=’涉醫’或者SU(主題)=’網絡輿情’andFT(全文)=’醫院’”,檢索時間截至2017年12月31日,通過對檢索論文的題目、摘要和全文進行簡要分析,發現初次檢索的結果中摻雜有相關性極低的文獻,經篩選和查驗,剔除重復和關聯度低的論文,最終確定79篇期刊論文作為本論述的研究對象。本方法有兩點需要進行說明:首先,本次文獻統計的數據僅來源于CNKI,遺漏了部分知網沒有收錄的極少數期刊,因此統計所得的文獻數據并不能代表該年份發表論文的實際最高值;其次,在數據清洗時帶有一定的主觀性,可能漏掉個別有價值的文獻,但本次研究對象的數據量較小且主題集中,因此統計分析符合文獻計量規范。本論述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是信息計量和圖譜展示,信息計量采取的措施是:通過CNKI中的計量可視化分析將采集到的有效題錄全部導入其中進行統計分析,從文獻數量、關鍵詞共現網絡兩個維度分析近年來國內涉醫網絡輿情的研究現狀及前沿熱點。 3研究現狀分析 3.1文獻數量年度分布 某一學科內文獻年度分布情況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出該領域研究的發展水平,將清洗后的全部文獻題錄導入計量可視化分析,得到圖1所示的我國涉醫網絡輿情相關論文的年度分布情況。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正式出臺,同時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醫療衛生事件相關的網絡輿情開始引起學術界的關注,其相關的研究探索從2010年逐漸開始。從文獻數量年度分布圖可知,國內關于涉醫網絡輿情的研究主要分為兩個時期:2010年——2015處于該領域研究發展的初期,這個階段發表的論文數量較少,而且基本上是在醫療衛生事件案例的基礎上對醫院應對突發事件的策略進行探討,尚未明確提出“涉醫網絡輿情”這一概念,并將其作為關鍵詞。從2015年開始,涉醫網絡輿情相關研究進入發展時期,直至2017年,該領域的發文數量呈迂回上升趨勢。 3.2關鍵詞分析 依據齊夫定律的最省力原則可知,關鍵詞是學術論文中最能表達作者學術觀點、表征論文的學術思想的研究指標[3](根據齊夫定律的最省力原則,關鍵詞是學術論文中對作者的學術觀點和學術思想最具代表性的研究指標),出現頻次高的關鍵詞常被用來確定一個研究領域的研究熱點問題。本論述借助CNKI對現有研究的關鍵詞進行分析,得到關鍵詞共現網絡知識圖譜(見圖2)。圖2中的圓形節點表示關鍵詞,節點的大小表示關鍵詞出現的頻次;節點間的連線表示關鍵詞之間的共現關系,連線的粗細表示節點間的共現頻次。從該圖中可以看出,醫患關系和輿情信息的聯系十分緊密。醫患關系與輿情信息、媒體時代、應對策略、醫療質量、群體極化等關鍵詞的共現頻次較高;輿情信息與醫療問題、熱點事件、自媒體、網絡事件、引導機制等關鍵詞的共現頻次較高。說明醫療衛生事件給網絡輿情的研究提供了新的領域。 4研究熱點透析 通過對涉醫網絡輿情研究中的高頻關鍵詞進行共現分析,可梳理出當前涉醫網絡輿情研究領域的幾大研究熱點。 4.1涉醫網絡輿情基礎理論研究 涉醫網絡輿情基礎理論研究目前主要集中于概念和特征兩個方面。概念是指導人們客觀認識涉醫網絡輿情的基礎,有不少學者從自身學科立場和理解判斷出發對涉醫網絡輿情進行了不同的定義,但過多的不統一概念不利于對涉醫網絡輿情基礎理論進行研究,筆者認為涉醫網絡輿情的概念核心在于對醫療衛生突發事件和網絡輿情本質的認識和判斷。涉醫網絡輿情區別于一般輿情之處在于其獨有的特征,盧斐杰總結涉醫網絡輿情具有突發性、失實性、難控性和破壞性四大特點[4],蔣玉波提出在新媒體時代,傳播速度快、影響范圍廣、參與度高、趨勢復雜是涉醫網絡輿情的特征[5],總的來說,涉醫網絡輿情表現出網絡輿情的一般特點,但由于醫療衛生事件的特殊性又與常規輿情有所區別。 4.2涉醫網絡輿情演化機制 涉醫網絡輿情演化呈現出周期性的特點,對涉醫網絡輿情演化的關鍵節點進行探究能夠加深認知,有助于對網絡輿情演化動態的準確掌握,以實現涉醫網絡輿情及時有效的疏導。張敏從情感擴散、社交傳播兩個維度出發,通過構建的輿情能量傳播模型模擬了輿情能量傳播和擴散的過程,指出重大醫療傷害事件網絡輿情發展的四種傳播特征和兩種情感極性[6];此外,張敏還從議程設置視角出發研究媒體失范行為對醫療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演化過程的影響,發現由媒體動機、媒體行為、公眾反應、專家反應、輿情逆轉、事件平息及次生風險共同構成了醫療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演化過程[7]。陳立富選取醫療突發事件網絡新聞實例進行研究,發現輿情演化呈現為潛伏期、擴散期、高潮期、波動期和消退期五個階段,且醫療突發事件網絡新聞的發布容易導致網絡輿情各個階段的轉折[8]。 4.3涉醫網絡輿情的監測管控 涉醫網絡輿情的頻發刺激了其監測管控技術的發展,傳統的人工監測方式已經跟不上網絡輿情的快速發展,因此,部分學者對涉醫網絡輿情的監測管控展開了研究。孫玉軍通過對醫院各年度輿情資料的整合構建了醫院信息化醫患管理平臺[9];孔繁貞以“青海大學附屬醫院”為例在微輿情大數據平臺上為其設置信息監測方案以實時抓取網絡數據,發現微輿情系統能得出直觀可視化的輿情信息,可應用于醫院網絡輿情監測[10];吳芳對上海市公立醫院涉及輿情工作的負責人進行了問卷調查,發現醫院網絡輿情工作的知曉率較高,而實際開展工作的情況卻不甚理想,醫院輿情監測工作仍然處于起步階段[11]。 4.4涉醫網絡輿情的引導和應對 對涉醫網絡輿情的引導應對進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踐意義,各專家學者希望通過相關研究能夠為醫院和衛生事業政府部門的決策制定和輿情回應提供理論指導和借鑒。給出的具體舉措建議包括:從醫院的角度,強調醫院的觀念革新,建立涉醫網絡輿情危機監測預警系統,信息公開透明,及時應對輿情信息,加強與患者和媒體的交流,提高醫務人員的責任意識等;從政府的角度,強調政府有為,建立并完善相關的管理體制和法律法規,強化對社會輿論的監督引導等;從網絡媒體的角度,強調網絡媒體自律,增強主流媒體影響力,健全信息過濾機制,提高媒體職業道德素養,加大對網絡謠言的治理等;從公眾的角度,強調網民行為自律,培育公民“不信謠不傳謠”的健康網絡意識,增強對醫學常識的普及,重視意見領袖引導等。 5結束語 目前,涉醫網絡輿情領域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基礎理論、演化機制、監測管控和引導應對幾個方面,本領域研究的主力軍主要是醫院的工作人員,研究成果主要集中于實踐應用,相較之下對基礎理論的研究較為薄弱,因現有研究較少,在實踐應用中也欠缺權威標準。因此,在本領域下一階段的研究中,基礎理論需要進一步強化,尤其是涉醫網絡輿情的概念應做出一個統一的、被學術界普遍接受的定義;在實踐應用中,要延續當前的發展趨勢,并與大數據、云計算等相關技術的深度應用相結合,進行跨學科研究;此外,基礎理論的可論證性、對策的可操作性等問題都是在下一階段的研究中要予以關注的。 作者:楊麗穎 單位:西南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