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自媒體日益發達,傳統媒體對信息的壟斷控制權被打破,輿論生態日趨復雜。基層煙草企業在新媒體時代下,面對隨時可能發生的輿情,需要不斷提升網絡輿情監管能力,有效應對網絡輿情風險,維護好行業形象,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營造良好穩定的輿論環境。 輿情生成多元性。網絡傳播打破了傳統媒介和社會輿論的相對壟斷,普通民眾可以通過互聯網論壇、網絡新聞跟帖,利用移動互聯網微博、微信等進行轉發、評論,更廣泛地參與到輿論事件中去。 輿情參與直接性。新媒體時代是典型的自媒體時代,依托微博、微信等移動網絡平臺,網民只要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隨時對身邊的事件進行“報道”,并直接表達自己的觀點或情緒。 輿情危機突發性。一個熱點事件的發生通過網絡傳播加上網民情緒化的意見,就可能成為點燃網絡輿情的導火索,在極短時間內積聚力量、形成規模,進而形成輿論危機。 輿情演變互動性。新媒體開辟了轉發、評論等功能,讓信息的傳播呈幾何式增長,網民之間也可以相互探討、爭論,各種觀點相互交匯、碰撞,讓網絡輿情發展趨勢更加多變。 輿情管理意義認識不足。目前基層煙草企業對網絡輿情的應對還缺乏科學、系統的認識和研究,習慣于傳統的思維、行為方式,對網絡輿情信息特點和規律的掌握還不夠,不善于借助網絡了解社情民意。 輿情正面引導能力不強。沒有充分把輿情管理作為基礎工作貫穿企業管理始終,對輿情的正面引導、輿情風險的預防和管控還不到位。 輿情危機處置辦法不多。一些煙草企業還未建立起有效的輿情應急管控機制,與相關部門日常溝通、協作不夠。 (一)全過程閉環管理 把輿情風險識別、梳理、預控納入全面風險管理體系,形成輿情收集及監測、輿情預判及預控、輿情報告及處置、輿情評價及總結四個環節,實現輿情閉環管理。 輿情收集及監測。靈活運用技術收集與人工收集相結合的方式,對企業相關輿情開展及時、準確的監測,并進行趨勢分析研判,做好輿情預警。技術收集就是借助一些媒體、科技公司開發出的輿情監測技術,通過對傳統媒體網絡版、新聞網站以及網絡社區、微博等實施24小時關鍵詞監測,進行內容采集、主題分析、關鍵詞統計,形成周期性的監測數據報告,供使用者決策參考。人工收集主要是不定期訪問本地各大網站、論壇、微博,了解與煙草企業相關的輿情動態,做好統計分析。 輿情預判及預控。結合煙草企業輿情風險點,對收集和監測到的信息進行分類分析,評估信息的風險性和可能產生的影響,掌握輿情信息所涉內容、時間,分析群體參與度、事件敏感程度和事件危害程度,在正確鑒別、預測輿情信息真偽和走勢的基礎上,向上級提出針對性強、操作性強的對策和建議。 輿情報告及處置。經研判發現輿情可能產生較大負面影響時,在限定時間內及時向上級報告情況,爭取支持及行動指導,啟動處置預案。協同主流媒體和媒介平臺對信息進行回應、疏導、糾正,坦誠地面對網絡輿論的曝光、質疑和批評,贏得網絡民意的尊重、理解和支持。 輿情評價及總結。事后,要完善跟蹤閉環,對網絡輿情處置實施進展及后續情況進行動態跟蹤,避免因處置不當引起網絡輿情反彈。完善評估閉環,對輿情處置過程和效果進行評估,科學地分析造成問題的根源,并有針對性地進行改進。完善借鑒閉環,定期開展案例學習和案例分析,為類似輿情的應急處置提供經驗。完善修復閉環,深入基層了解職工訴求,切實幫助職工解決實際困難,降低企業內部輿情風險。 (二)全方位關系維護 全方位、多層次構建企業“朋友圈”,加強與本地有影響力的媒體記者、專家學者、新媒體大V等意見領袖的聯系,邀請他們深入了解煙草企業對國家和社會所作出的貢獻,鼓勵意見領袖等第三方在關鍵時刻以獨立客觀的態度,及時澄清謬誤、報道事實。 (三)全類型隊伍打造 加強煙草企業內部新聞通訊員、輿情聯絡員、新聞發言人三支隊伍建設,打造“應急戰備型”新聞輿論傳播隊伍。通過建強企業內部新聞通訊員隊伍,做好日常新聞宣傳稿件采寫和報送,備好“糧”;通過強化輿情聯絡員隊伍建設,做好輿情信息的上傳下達,滅好“火”;通過完善新聞發言人隊伍建設、加強輿情應急演練,發好“聲”,牢牢把握信息權威發布的主動權。 建立輿情應急管理體系是輿情應對的基礎,而每一次突發輿情的具體應對都需要根據具體情況分類施策,通過明晰責任、表明立場、有效安撫等舉措,以誠懇、柔性的態度面對公眾,進而贏得社會公眾的信任。 權威發布,搶占輿論制高點。厘清查實事件真相是輿情處置的前提,在調查獲得階段性進展時,應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即時性和廣泛的傳播力為企業主動發聲;輿情初始階段,在權威發布過程中以“態度第一,答案第二”為原則,第一時間回應輿情呼聲,既體現開誠布公的態度,又能搶占輿論制高點。 溝通對話,爭取第三方支持。作為輿情危機的主體,企業既要主動發聲,又要避免一味單向輸出企業形象的正面信息。積極主動與外界溝通對話,爭取第三方話語支持和民意支持,是企業有效處置輿情危機并贏得公眾信任的關鍵。 議題引導,把握輿情主動權。在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兩個輿論場上,通過互動、回應,有效引導輿論。面對傳統媒體,主動提供企業新媒體發布平臺以外的深度信息,預先挖掘媒體關注的“新聞點”;通過企業新媒體搶先發聲后,輔之以傳統媒體的客觀、深度報道,以媒介融合促進議題融合。 適度承諾,提升公眾信任度。在確保信息真實、可靠的前提下,持續滾動提供足夠豐富的信息,盡可能滿足公眾的知情需求,讓具有新聞價值的信息不斷呈現,使企業聲音在輿論場上始終占據主動。除了要說真話之外,還要做出“適度承諾”,一方面體現誠意,另一方面也為整個事件的平息劃定大致時間表,爭取主導權,提升公眾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