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月時間范圍內,結合媒體報道量、網民討論量、平臺傳播廣度、事件性質等要素,通過對50個熱點事件的輿情話題、地域分布、輿情熱詞等不同維度進行分析,以期總結本月社會輿情熱點的規律及特點。 熱點事件 輿情話題 本月社會民生類熱點最多,主要涉及打擊假冒偽劣、節假日調整、繳稅納稅、即時通訊、性別歧視等方面。3·15晚會曝光的醫療垃圾黑色產業鏈、辣條生產不達標、土雞蛋造假、智能騷擾電話等亂象迅速引發輿論熱議,輿論觀點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譴責涉事企業不法行為,二是關注相關部門后續調查處理情況。在“五一放假4天”事件中,由于該事件與大眾假日休息、出行旅游密切相關,故受到輿論關注,在此事件中,網民的主要觀點為點贊國家對五一假期進行調整。 其次是名人輿情。其中“韓國‘勝利門’”事件”的輿情量最高,該事件涉及明星經商、官商勾結、性侵等話題,引發了輿論廣泛關注。同時,在“鄧紫棋或被迫改名”事件中,由于當紅明星自帶話題效應,又涉及侵權問題,導致事件備受網民關注。此外,“褚時健去世”“臺灣主持人安樂死”“歐陽娜娜政治立場事件”等事件也備受關注。 體育競技與司法案件類熱點事件數量相當,占據第三位。體育競技類熱點事件中,“武磊西甲首球事件”的關注度最高,承載著中國球迷期望的球員武磊,他的這一進球引發世界足壇的討論。此外“寧澤濤宣布退役”“短道速滑武大靖因對手犯規遺憾得銀牌”“全國冠軍賽孫楊400自由泳奪冠”等全國知名運動員的相關信息也引發輿論關注。 司法類案件中,兩起發生于韓國的重大司法案件引發國內輿論高度關注。韓星李勝利“性招待”丑聞牽連勢力甚廣而轟動世界,使此前發生的同類事件“張紫妍自殺案”再度受到公眾關注,且由于公訴期即將到期,該案唯一的目擊證人尹智吾(音譯)重回韓國為張紫妍實名指證,引發韓國民眾聲援及全球熱議;同時,電影《素媛》中的變態強奸犯原型趙斗順(音譯)將于2020年刑滿出獄的消息,引起超60萬韓國民眾請愿反對。兩起事件的有關消息由于具有強烈的顯著性,一經國內媒體報道便引發輿論關注。此外,“大白兔冰淇淋在美熱銷涉嫌侵權”“抖音因收集兒童信息在美被罰570萬美元”,在中美貿易摩擦大背景下,聚集了網民關注與熱議。而發生于河北省的“河北淶源反殺案”,由于正當防衛在司法實踐中難以判定,且此前有多起涉及正當防衛的公共熱點,因此牽涉到正當防衛的社會案件經常成為公眾熱議的焦點。 地域分布 3月,全國性熱點事件有18起,主要包括“2019年全國‘兩會’”“電視劇《都挺好》熱播”“3·15晚會”等,涵蓋了國家大型會議、影視娛樂、社會民生等多方面。國外熱點事件為13起,主要包括“韓國‘勝利門’事件”“埃塞俄比亞客機失事”“張紫妍案證人發聲”等,其中,涉及韓國的事件多達4起,主要是韓星李勝利性丑聞事件持續發酵,愈演愈烈,不僅震蕩韓國娛樂圈,甚至牽連韓國政商界,受此事影響,10年前的張紫妍自殺事件被舊事重提,3月18日,韓國總統文在寅下令徹查真相,但民眾的憤怒并未因此平息。 除18起全國性事件和發生于國外的13起熱點事件外,其余19起事件事發地共涉及14個省(市、區),地域分布較為廣泛。從圖中可以看出,本月熱點事件主要集中于華北、華中以及華南等地,高發省市包括上海市、廣東省、河北省。但是分別發生于江蘇省與四川省的兩起負面事件卻引發了全國性的持續熱議,即“江蘇鹽城響水化工廠發生爆炸”事件以及“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被曝食品變質”事件,這兩起事件引發高度關注的原因,一是事關生產安全與未成年人食品安全,二是波及人員眾多。 輿情熱詞 輿情熱詞是指時段內在微博、新聞網站、微信公眾號、論壇等網絡平臺上出現頻率高、分布范圍廣的詞及短語。3月的熱點事件中,“2019年全國‘兩會’”“電視劇《都挺好》熱播”“江蘇鹽城響水化工廠發生爆炸”輿情熱度明顯高于其他事件,此外,“3·15晚會”“韓國‘勝利門’事件”“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被曝食品變質”“埃塞俄比亞客機失事”“星巴克‘貓爪杯’走紅”等事件關聯詞出現頻率也較高。 輿情簡析 1.“兩會”聚集全民目光,決策落實值得關注 持續近半月的2019年全國“兩會”是本月輿情熱度最高的事件。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中提及的減稅降費備受期待;習近平總書記六下團組,真知灼見金句引發熱議;“拐賣婦女兒童罪起刑點建議提至十年”“未成年人刑責年齡降到12周歲”“無條件為非婚生育孩子上戶口”等議案提案折射公眾期待,推動“兩會”熱度持續不減。 “人民網”推出“追夢奮斗”融媒體大型“兩會”專題,新華社利用AI合成技術合成女主播“新小萌”,各大媒體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宣傳報道,向民眾傳達本屆政府以人民為中心、求真務實的發展理念。但也要謹防“一陣風”式的宣傳報道方式,要持續關注“兩會”提出的“2019年國內生產總值增長6%-6.5%”“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等指標的落實情況,以及“2020年基本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費站”“2019年啟動‘藍天2019’專項行動”“2019年醫保目錄調整工作預計9月完成”等改革時間表的完成情況,發揮輿論的監督作用,確保“兩會”這一中國政治生活中的大事作出的每項決策都能落到實處。 2.公共安全事件頻發,媒體與政府合力紓解網民情緒 “江蘇鹽城響水化工廠發生爆炸”“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被曝食品變質”“埃塞俄比亞客機失事”等事件牽動人心,引發網民對生產、食品、交通安全的擔憂。而生活在媒介環境中的民眾,其對世界的認知不全然來自于現實,而是來自由大眾媒介營造的信息環境。而媒介對于信息的選擇往往是具有象征性、代表性的,它所構建的“擬態環境”很有可能被深度依賴媒體獲知外部世界的民眾所誤解,將“擬態環境”當做客觀環境,從而產生“這個世界很危險”的錯誤認識。 對于新聞媒體而言,直擊“災難”現場,全方位、多角度的進行報道,消解謠言的滋生環境,滿足公眾的知情權是其應當承擔的職責。在熱點頻發的當下,民眾信息需求需要被滿足,但高漲的情緒更亟待紓解。無論是傳統媒體還是自媒體既要當好社會事件的記錄者,謹防過于追逐流量,不忘人文關懷,為受眾驅散陰霾,撫慰傷痛,彰顯社會責任心。 對于政府而言,除了高度重視對單一事件的處置,更要透過個案所反映出的社會管理漏洞,建立長效機制,避免類似事件重復發生。例如,在“成都七中實驗學校食堂被曝食品變質”事件發生后,3月11日,教育部、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等部門公布《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要求中小學幼兒園建立陪餐制度,并于4月1日起施行。通過陪餐制度的制定與完善,確保食品安全問題不再發生,讓家長的焦慮情緒得以緩解,讓社會對校園食品安全多一份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