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3·15晚會已進入倒計時階段,對企業而言,一旦被“點名”且應對不當,可能就會陷入巨大的輿論漩渦,對企業經營管理和品牌形象都會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 對于被3·15曝光的企業而言,速度和態度最為關鍵,快速有效地做出回應、給出解決方案無疑是最為重要的。為了把握好最佳的應對時間,做好回應,避免陷入重大輿論危機中,企業可從以下幾點做好3·15輿情應對: 真誠表達,歉意為先 無論企業自身是否有過錯,如果由于各種原因影響到了消費者,首先需要有一個真誠的態度。傳播學的一個規律是:對改變人們的看法而言,觀點不如事實,事實不如故事,故事不如熟人之間相互的態度傳染。 對于傳播來說,情感往往是一種比事實更加強大的力量。人們喜歡進行感性判斷而不是理性判斷,容易受感情和成見的影響;人們喜歡簡單的、表面的、戲劇化的信息并根據這些信息進行判斷,決定第一印象。那些過于專業的、深層次的東西容易遭到忽視。這對傳播力構建的啟示是:在危機應對中,說理往往是隨后的事,而第一時間要表達的,是真誠的態度,是認識錯誤并真誠道歉的勇氣和姿態。-《態度比事實更重要——領導干部網絡素養與輿論危機應對》 快說事件,慎報原因 我們一直強調信息發布要快,甚至越快越好,這強調的是不要失語,要搶占先機,爭取主動,做到快說事件,慎報原因。負面輿情一旦發生就應立即著手應對,稍有遲疑,可能就會造成謠言和小道消息滿天飛,造成工作上的被動。過去,總習慣“只處理,不報道”或“先處理,后報道”,如今已完全不可取了,及時主動發布信息、引導輿論,才是正確的做法。快說事件,慎報原因,既堅持了第一時間、實事求是、客觀真實發布信息的原則,又為后面的事情處置和后續信息發布留有更大空間和余地。 持續發布,不留空間 輿論引導,不要指望說完就妄想一勞永逸,需要跟蹤關注、適時跟進,持續發布,以引導輿論,同時,不留多余空間,才能擠壓謠言空間。盡管不能說只要持續發布就不會有謠言和負面信息,但至少會有效擠壓負面空間。 改善預案,做好善后 查清事情原委后,為避免同樣的風險再次發生,應該出臺相應的措施,確保今后不會有類似事件發生。并將改善措施第一時間告知你的客戶們,讓他們可安心放心的繼續忠實于你。 如果事件涉及受害人,或者消費者利益受損,相應的補救方案也要有,如果做不好善后,這些客戶就將永遠失去,他們還會帶著他們的親戚朋友遠離你。粉絲時代,每個人都有很多圈子,圈圈套圈圈這個效應就有點大了。當然說這么夸張其實就想告訴你,善待消費者,誰也不愿意花錢找麻煩。所以人性化的善后才是贏得口碑的關鍵。這個原則,其實就是從古至今不變的從商之道:誠信為本。 以上是如被3·15晚會點名,企業該如何做好輿情應對的基本原則,不過具體應對內容及方式需結合企業掌握的與之相關的網絡輿情反饋。這就需要借助專業的輿情監測系統,如優訊全媒體輿情監測系統能通過對包括電視、廣播在內的全網信息數據進行及時收集,并依靠系統強大的數據分析處理能力,從源頭上及時監測到公司相關新聞并跟蹤新聞的蔓延脈絡。 每一次輿情事件,都是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3·15晚會若被曝光,除了做好相應的輿情應對,企業也應在負面輿情熱度降溫后,主動查找危機爆發的根源所在,并積極整改,徹底鏟除“病灶”,防止負面輿情死灰復燃。同時,還應對負面輿情進行復核,認真反思,總結經驗教訓,根據暴露的問題進一步完善制度建設,杜絕再犯同樣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