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的媒介主要通過灌輸和單一的方式進行信息傳播,形式過于枯燥,而網絡輿情轉變的信息傳播方式則具有及時性和交互性的特征。在網絡輿情的背景下,政治教育改變了以往傳統的信息傳播方式,在此基礎上將具有新意的理論知識融入教學中,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思維能力。傳統的教育方式無法對大學生的近況進行實時反饋,進而需要教育者與時俱進,持續觀察大學生在網絡輿情中的信息動態,豐富教學內容。傳統的授課方式在網絡輿情的輔助下,能夠實現與學生的順暢交流,并且提高師生之間的互動性,還可以構建與學生互動學習的平臺,從而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為此本文探究了網絡輿情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及對策。 一、網絡輿情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 在大學生活和實際教育工作方面,網絡輿情具有豐富性和多元性的特點,為大學生的思想帶來了一些正面的影響。側重于網絡輿情的搜集和研判,了解大學生的思想狀態,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個有效的途徑。利用網絡輿情途徑了解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和意愿訴求,為大學生的真實思想現狀提供理論依據,以此為教育背景,與實際教育內容相互貼合。當下,政治教育主要以科學理論為教學依據,樹立社會主義崇高政治信念,培養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質,強化其思想政治基礎。除此之外,高校還可以根據大學生網絡時代關注的熱點設計有針對性的教育內容,將灌輸式的理論內容轉換為具有時效性和針對性的教育內容。網絡輿情的豐富性特點可以使教學者形成與時俱進的能力。本文從政治、經濟和文化角度上分析網絡輿情信息涉及最多的信息資源,了解大學生的思想狀態,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表1是大學生的平均上網時間,從表1中可以看出大四學生查閱的社會輿情內容主要涉及政治、經濟和娛樂等各類問題,由此可以充分反映出時事熱點和娛樂新聞是網絡輿情關注的熱點。教育者可以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入手,結合時效信息和傳統科學理論,填充思想教育內容。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時效性是實際教育工作需要重點突破的對象,這對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導向作用。高校可以通過網絡輿情發布的內容觀察大學生關注的熱點,以此為教學依據,分析大學生的思想動態,加強網絡輿情管理,凈化校園網絡環境。 二、運用網絡輿情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產生積極影響的對策 (一)優化教育思想 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過程中,教師要掌握更多的教育資源,不斷擴充學生獲取信息資源的方式,讓大學生自主選擇信息,但是由于部分教育者的年齡較大,思維模式存在局限性,無法跟上學生接受新鮮事物的速度,所以,需要高校開展互聯網知識技能培訓,提高教育者搜集網絡信息的能力。網絡輿情本身具有豐富性和交互性的特點,為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意識提供了有效的途徑。提高思想教育的吸引力和滲透力是保證教育內容與時俱進的基礎原則,進而需要高校改變傳統媒介的信息傳播方式。利用新媒體的影響力將靜態單項式的信息傳播方式改為動態雙向式。交互性和及時性是動態雙向式信息傳播方式的主要特點,在網絡輿情的影響下,教師可以改變以往填充式的教學方式,在枯燥無味的教學理論上增添一些新穎的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傳統教學內容無法及時反饋學生的學習狀況,需要高校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將新媒體作為師生互相學習的平臺,借助網絡輿情的特點和優勢了解學生的實際需求。比如,通過調查問卷了解大學生經常登錄的網站和搜索的信息,利用微信和其他互動軟件展開教學。 (二)豐富教學途徑 傳統的教學模式更注重課本和理論政策的教育,教育模式過于枯燥,在信息資源傳播更新速度上無法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和心理狀況,容易使學生產生抵觸情緒,以上因素會導致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影響力削弱,輻射范圍縮小。新媒體背景下的教學模式主要以大學生的實際情況為主,將報紙、雜志和網絡信息進行匯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吸引力。網絡輿情信息的更新速度快,更容易吸引大學生的注意力,高校可以利用信息資源共享性和開放性的優勢,讓大學生自主選擇信息資源。教育者可以通過大學生經常瀏覽的信息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與時俱進是提高學生思想教育時效性的基礎原則,教育者要在教學活動中充分掌握信息來源,了解活動進度,將其體現在教育者的思想中。此外,高校要不斷拓寬學生獲取信息的渠道,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和多樣性獲取信息的途徑。大部分教育者對網絡輿情了解得不夠深入,只對一些正面的輿情信息進行關注,并沒有考慮到不良輿情信息對大學生心理方面造成的負面影響,教育者應以此為出發點,針對網絡輿情中不良輿情信息存在的問題加以辨別,提高學生判斷不良信息的能力。自由型的網絡輿情信息獲取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和教育者在網絡輿情表達主體上的地位。在網絡時代背景下,要求教育者根據網絡輿情形成和傳播的規律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轉換教育理念,形成與時俱進的教育理念,創新式的教育手段是培養大學生樹立正確價值觀的有效途徑和重要保證。 作者:王允 烏日汗 單位:內蒙古民族大學 內蒙古民族大學